她常年奮斗在科研一線
取得了多項填補國內空白的科研成果
帶領團隊成功研制了地面望遠鏡
為完成國際首次百公里級量子通信實驗
作出重要貢獻
成功研制了國內首臺集
量子通信、激光通信、天文觀測為一體
的多功能大口徑望遠鏡系統(tǒng)
作為“墨子號”科學實驗衛(wèi)星項目組成
完成全球首次星地量子通信科學實驗,
并完成了國內首次星地相干激光通信實驗
她就是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
黃永梅
2016年8月16號
隨著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
“墨子號”的成功發(fā)射
黃永梅團隊研制的地面望遠鏡就開始承擔起
星地量子通信的實驗任務
2017年7月
星地量子密鑰分發(fā)、量子糾纏分發(fā)科學實驗成果等
在國際頂級學術雜志
《Nature》和《science》上發(fā)表
“墨子號”科學實驗衛(wèi)星的科學目標提前完成
這同地面望遠鏡高性能的技術指標和
高穩(wěn)定性、可靠性的技術狀態(tài)密不可分
在近4年的運行期間
望遠鏡還承擔了天文觀測任務
并完成了國內首次星地相干激光通信實驗
這些成績的取得與黃永梅同志多年的
堅持和付出密不可分
量子望遠鏡設備聯(lián)調經(jīng)常要前往
距離成都千公里以外的地方
常常不能回家
外場試驗中
他們有時還要克服戈壁和高原的惡劣環(huán)境
經(jīng)受高溫和高原反應的考驗
量子通信任務中
她曾帶領團隊在外場冒雨吊裝超過10噸重的設備
在大雪中徒步十幾公里尋找合適的靶點
量子通信望遠鏡所在的站址處于高海拔地區(qū)
高原反應給她帶來了強烈的不適
而且
量子望遠鏡的調試是晝夜進行的
白天進行硬件和軟件設備的調整
晚上則利用星空對設備進行測試和實驗
往往凌晨4點才能坐上車返回宿舍
這時她帶領的團隊往往已經(jīng)連續(xù)工作超過16小時
她始終與大家同甘苦、共進退
外場工作人員稱她是“鏗鏘玫瑰”
有媒體記者把她比作
“地空對話”技術的“女掌門”
她在培養(yǎng)青年科技人才方面
傾注了大量的熱情和心血
力求
“傳”出智慧、“幫”出成長、“帶”出文化
她曾經(jīng)指導過的多名年輕科技工作者如今
已成長為科研骨干并屢獲殊榮
在多年的科研奮斗歷程中
黃永梅帶領團隊多次獲得省部委科技進步獎
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集體獎)等獎項
她本人也獲得
四川省三八紅旗手、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多項榮譽
她用堅韌與執(zhí)著
繪就了科研戰(zhàn)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微信